自2013年成立以来,学校北方白鹅科技服务团队科技工作者致力于黑龙江省鹅种质资源挖掘和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王秋菊教授带领研究生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与社会服务,从产学研用四个方面充分开发我省鹅资源潜在优势,提升农民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每年5月到10月年均下乡技术服务50余人次,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一、创“玉鹅种养”,保护黑土有技术
团队结合我省特有优良品种籽鹅,培育肉羽兼用优质商品鹅,建立“狮白鹅”三级繁育体系,建设祖代鹅后备鹅核心群1.2万套,合作5个种鹅养殖基地,繁育父母代种鹅60万套,占全省种鹅市场30%以上。契合鹅食草性,解决我省秸秆资源丰富但饲料化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团队通过3年时间,以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开展“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并利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开展“玉鹅种养”的产业扶贫工作,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玉米种植与肉鹅养殖有机结合,为加速黑龙江省黑土地的恢复建立生态农业新模式,生态效益显著。在黑龙江省大庆、肇东、东方红、七台河、双鸭山、牡丹江等30多个地区和名山农场、八五七农场、和平牧场等25个农场推广“玉鹅种养”技术,面积总计超过30万亩,节本提质增效,创收超3亿元。

二、做“产业扶持”,指导三农广见效
团队有黑龙江省“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7人,他们不仅在所派的村进行指导,临近的县村,只要养殖户有技术需求,团队成员都毫不犹豫就前往指导,并给出因地制宜的饲养管理建议。在过去9年里,团队先后在我省30个地区、北大荒集团25个农场,辽宁、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全国12个省62个县村示范推广“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建设百亩示范田11个,合作养殖场7个,共带动超3.7万人,养殖白鹅超3000万只,促进农民增收超50亿元;并助力包括我省林甸县、青冈县两个深度贫困县,贵州和广西的4个未摘帽贫困县等7300多个贫困户养鹅脱贫。

三、行“科教融合”,振兴路上育人才
团队成员主要构成为学校教师,他们不仅通过科技养殖让农民增收致富,更通过科技助农建立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狮白鹅科技小院”,将科技实践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团队通过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带领大学生多次下乡,培养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并分别获得2019年到2021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冠军、国赛银奖和优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等奖项。
团队的科技助农项目先后入选教育部《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科技部《凝聚创新精神,汇聚创业英才---科技人员助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典型实例汇编》,团队负责人先后获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高等学校新农院战略联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2024年,团队负责人王秋菊教授申报的寒区白鹅创新工作室获评黑龙江省总工会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培养名单。

团队成员在2025年省农业厅成立的黑龙江省鹅产业技术体系中担任首席专家、副首席科学家和主任岗位专家,持续服务于黑龙江省鹅产业高质量发展。团队在鹅产业选种、育种、养殖、饲料、疾病防控及智慧养殖方面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贡献团队智慧与力量。
统稿/孙春雷 图/科研团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