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倩毓副教授团队在昆虫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连续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中科院一区TOP,IF: 13)和《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中科院一区TOP,IF: 4.0)发表两项创新成果。
第一项研究围绕昆虫变态发育的核心问题展开,聚焦关键转录因子Kr-h1如何在不同发育阶段双向调控Broad-Complex(Br-C)的表达。该研究以黑腹果蝇为模型,通过生化与遗传学实验,首次揭示SUMO化修饰是调控Kr-h1阶段特异性功能的“分子开关”。该机制阐明了Kr-h1如何协调保幼激素(JH)与蜕皮激素(20E)信号通路,推动昆虫发育进程,并为理解翻译后修饰在发育关键节点赋予转录因子功能可塑性提供了通用模型。相关成果以“SUMOylation modulates the dual functions of Krüppel homolog 1 in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Broad-Complex expression”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何倩毓副教授为论文唯一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研究生陈金霞、陈姗姗、高新宇参与研究。
第二项研究聚焦绿色害虫防控,针对化学杀虫剂带来的抗药性与环境问题,团队构建了高通量筛选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技术平台。结合活体生物测定、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微量热泳动等技术,发现中药植物萹蓄中的绿原酸与咖啡酸为高效保幼激素拮抗剂,为开发基于天然产物的新型害虫调控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候选化合物。论文“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as novel juvenile hormone antagonists”发表于《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23级硕士生高新宇与何倩毓副教授为并列第一作者。
上述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465)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YQ2024C042)资助。两项成果的连续发表体现了该团队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研究特色,形成了从科学发现到技术转化的良性循环。
文/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科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