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9日,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科技小院大会在河北邯郸盛大召开。会议由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大学主办,来自全国31个省份、106所高校及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师生代表参会。我校萨尔图盐碱稻科技小院作为2024年全国典型案例受邀参会。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章磷、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思岩代表学校参会。
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峰强调,科技小院是培养研究生的关键平台与“三农”工作的重要阵地,应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发展的根本指引。截至目前,全国众多培养单位已设立1800余个科技小院及14个国际科技小院,成绩斐然。河北省副省长董兆伟、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先后讲话,表达了对科技小院建设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强调其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
黑龙江萨尔图盐碱稻科技小院凭借突出表现入选2024年典型案例。该小院扎根松嫩平原盐碱地核心区大庆市萨尔图区史地房子村,聚焦盐碱地治理与稻作技术创新,拥有450余亩试验基地,致力于让科技“长”在泥土里。由农学院张明聪副教授领衔,联合7名校内外导师,11名研究生接力攻关,4名学生长期驻院,团队获批多项国家级双创项目,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多项大奖。小院团队研发“缓混一体综合改良技术”实现盐离子替代、絮凝沉降、固碳增持、有效孔隙扩增、微生物菌剂等五大技术突破,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开发出5种盐碱地专用肥,相关技术被列为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并推广至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助农增收超100万元。小院坚持“四阶递进、五育并举”模式,研究生年均驻院180天,撰写实践日志150篇,在田间一线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多篇成果发表于《土壤学报》等高水平期刊,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同时,通过红色“1+1”党建活动等,强化学生“三农”情怀与使命担当。
李思岩在5月9日上午的“育英才-强农兴农”平行论坛作专题报告,分享科技小院在盐碱地上“黑土育才、碱地生金”的实践故事。结合自身在科技小院的学习工作经历,分享了在盐碱地治理科研实践中的成长与收获,生动讲述了科技小院“从实验室到万亩良田”的实践故事。分享团队如何在田间地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农户增收。她的报告展示了我校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与服务“三农”方面的显著成效,获得参会人员的高度关注与认可。此次我校师生参会并作报告,不仅展示了黑龙江萨尔图盐碱稻科技小院突出的建设成效,也彰显了我校在人才培养、农业科研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实力与担当。
未来,我校将继续以科技小院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文图/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