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专题

理学院 朱文霞:用热爱诠释师道 用改革激活课堂

来源:理学院责任编辑:李启涛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27

  朱文霞,理学院公共物理教学部教师,副教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一、立德树人,怀宽容以唤醒,持理解而引领

  朱文霞是一名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师,农大工作了17年,工作量年均700多学时,每年教授的学生达300余人,她深知公共课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学科教育和未来成长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更是重要。在她看来,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传道则是教育的更高品质。在十七年的教学生涯,她悟出一个道理: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引领,教师的责任就是引领那些已经在正确道路上的学生奋力向前,修正那些不在路上的学生回归到正确道路上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渡过难关。2013级工业设计专业的刘同学,大学物理历经几次补考重修还是没能通过,马上毕业在即,这件事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毕业、找工作、实习等,因此整日情绪悲观,态度消极,这也许是一个毕业生最黑暗的大学阶段。朱文霞观察到他上课状态和焦虑的情绪,通过了解,谈心,走进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为了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攻克学习难关,亲自给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建立了帮扶小组,此外下班后的办公室里,朱文霞利用空闲时间辅导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题一个题的落实和指导,帮助他顺利通过考试并毕业。

  二、教学育人,随时代以革新,赋动能而创新

  作为一名教师,她不仅注重教学信息化建设,还非常注重教学改革,她深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成为一条河,十几年来,她在繁琐的教学工作之余,她从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积极实践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混合进阶式等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创新实践,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课程目标达成度、成绩以及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也显著提升。

  创新实践纵然有挫折有弯路,但更多的是积累和进步,从教研室到学院,从学院到学校,从学校到省级赛课,几乎都有她的身影,从最初的观摩学习,到荣获2015年黑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到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到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如此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努力前行。

  三、思政育人,守课堂之阵地,固育人主渠道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备一节课,不应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更应该是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上一节课,短短45分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家国情怀的传承!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她总是把科技进步和社会前沿相关的材料融入教学中来,无论是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还是嫦娥登月展示中国红旗,无论是“蛟龙”号一次次下潜深海,还是我国空间站的在轨运行,朱文霞都将这些视频、音频等材料在实际教学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教学和时代紧密相接,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朱文霞老师带领教学团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与智慧课程一体化建设,近五年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荣获41项奖项,并系统构建了十大思政育人资源:思政大纲、思政案例库、《课程思政教案》、《思政元素设计集》、思政专题视频29个、思政素材专栏、思政走廊展板1套、思政图谱、师生共建实验项目和师生共建视频库。同时团队创新推进智慧课程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团队构建了"大模型、引擎层、应用层"三层智慧教学架构,助力团队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个性化的学等诸多需求,形成"线上资源+线下实践+数智赋能"的课程思政育人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