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专题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金成浩:坚守一线的教育匠人

来源: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责任编辑:李启涛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16

  金成浩,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教授,双聘博导,首批青年龙江学者,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人才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

  “身患尿毒症,却在2019年上半年发表SCI论文12篇,并被列为黑龙江省‘头雁’头雁团队骨干成员,这就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6年前从韩国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金成浩。6年来,金成浩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30多项,为促进我省生物医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几天,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给省卫健委发函,明确要为金成浩教授提供治疗帮助,这成为我省为“头雁”及其团队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典型案例。”这是2019年8月5日黑龙江日报头版报道的一段话。

  一、学成归来,组建科研团队

  金成浩历经10年留学深造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面对国外高职位、高薪资的聘请,他毅然决然归国扎根八一农大,面对科研条件差、人力资源少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自掏腰包购买仪器设备,组建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科研团队,打造了先进的实验室平台。他作为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带领“杂粮特殊医学食品基础研究”科研团队,承担并完成了多项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其所在工作室先后获批“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大庆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大庆市重点实验室”等荣誉称号,作为学校首个市劳模工作室受到大庆市总工会的褒奖和表彰。

  二、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

  金成浩作为首批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人类重大疾病分子机理研究及药物研发工作,在系统研究癌症、糖尿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基础上研发出多种高效、安全、价廉的中草药活性物质、食品功能因子以及新型靶向治疗药物。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主编教材专著8部。担任《农业与食品科学》等4个期刊主编、《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等20余个期刊编委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150余个期刊特邀审稿人,每年受邀审稿SCI论文数超200篇。2024他还荣获了威立Wiley中国高贡献作者奖。他的科研成果被《中国高新科技》《中国科技信息》《中国科技投资》《科技创新与品牌》等多家知名期刊专访报道10余次,并荣登封面人物。

  三、教书育人,培养优秀人才

  金成浩作为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负责人,他积极投身教书育人工作,善于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课程内容丰富、知识涵盖面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他创建了学院首个“生命科研创新联合会”科研社团和“生物技术系列专题讲座”,利用周末时间为600多名师生做生物技术相关专题报告,每次报告反响强烈,广受好评,场场爆满,累计参加人数达8700余人次。近几年他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0项、研创项目12项,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竞赛奖150余项,培养研究生王震奖学金3人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2人。他还将成绩优异的学生推送至国内外名门高校继续深造,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成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他的育人事迹被《人民周刊》《时代人物》《祖国》等多家知名杂志专访报道10余次。

  四、身患重病,坚守师者初心

  金成浩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总是一年如一日,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每天一大早就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半夜才回家,实验室最早到的,最晚走的,永远都是他。2018年10月,由于多年积劳成疾,他被确诊为尿毒症。2019年4月由于心衰、肾衰、肺积水等多达11种致命性并发症他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3天抢救才苏醒过来。但是在住院期间,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科研进程,他把学生分成早、中、晚三组,一直在医院带着氧气罩边透析治疗边指导学生,感动了无数医务人员和同事。在每周透析3次的情况下,短短5年时间,他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50余篇,完成了多项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如今已成功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他又重新全身投入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每天坚持工作15个小时以上。由于他的发奋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先后被评为“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留学人员工作者”“大庆市劳动模范”“大庆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校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和科技期刊专访报道80余次。他说,“我这辈子是停不下来了,如果我停下来了,可能也是真的不在了……”,面对记者的采访,金成浩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金成浩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潜心一线科研工作,践行育人使命,对我省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无私奉献,在科研教育领域中起到了模范先锋作用,为我省生命科学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